到達松新里的時候,已經是快到中午了,金鐵山團長親自迎接了出來,這個曾經被美國人把他的部隊打散的團長,依傍著**三團從北又打到了南,沿路一邊收攏著他那些被打散的人,同時也收編被志愿軍方面俘獲的南**俘虜,便這樣他的團也逐漸壯大了起來,竟然達到了三千多人的樣子,比**三團最多的時候還要大。此時的金鐵山也一改了張賢在云山附近所見的沮喪與落魄,顯得十分得意氣風發(fā)。
這個金團長倒是認識張賢,對于**三團里的人物,他對張賢的印象還是頗深的。
在將物資交接完畢之后,自然,金團長對于張義團長的回報表示感激,同時也讓張賢代表他向**三團里的同志們問好。金團長準備留下幾個人一起吃完飯再走,但是卻被張賢回絕了,推說團里頭還有很重要的事要辦,必須要抓緊時間回去。金團長客氣了一番后,也只好隨他們的便了,又一次親自又將幾個人送出他的營地。
到達營地門口的時候,卻見一個中等個頭,穿著整齊的人民軍軍服的人從后面趕了出來,遠遠地便用帶著東北口音的漢語叫著:“那是不是于連長?”
張賢正與金團長話別,聽到聲音,不由得越過了金鐵山魁梧的身體,看到后面趕上來的人,是一個戴著人民軍特有的筒形帽,穿著一身嶄新的軍裝的**人跑過來,這一張年青又英俊的臉卻又透著一股書生之氣,不過,近了,張賢還是一眼便認了出來,不由得笑了起來。
“你認識他嗎?”金鐵山回過頭去看了一眼這個人后,再一次回頭面對著張賢問道。
“當然認識!”張賢答著:“這才幾天呀,呵呵,他叫做樸熙順是吧?”
金鐵山點了下頭,這個時候樸熙順也跑到了他們的面前,還略有些喘著氣,看了下張賢,馬上來了一個立正敬禮。
張賢也還以他一個禮,然后握住了他的手:“呵呵,樸少尉!”
樸熙順放開了張賢的手,卻又有些臉紅了起來,不好意思地道:“于連長,別這么稱呼了,我那以前是在反動派地部隊里,現在我參加了人民軍,你還是叫我的名字吧!”
“好!好!”張賢也覺得自己剛才的稱呼有些不妥當,連忙改了口:“樸熙順!對吧?”
“是!”樸熙順笑了起來,露著一口潔白的牙齒。
不知道為什么,這個時候見到這位自己曾經的俘虜,張賢忽然就有了一種十分親切的感覺。
“呵呵,如今樸熙順是我們團里的排長,這一次作戰(zhàn),他可為我們團立了大功!”金鐵山向張賢做著介紹。
“是呀!回到人民的隊伍里就好了!”張賢隨口客氣地說著。
樸熙順點了下頭,卻是充滿了感激:“于連長,要不是你槍下留情,我這條命可能就沒了!呵呵,前天我奉命去你們團送東西,想要見一見你的面,當面向你道謝的,哪知道卻沒有看到你,你們的曹副團長說你在醫(yī)院里呢!今天剛剛聽到說你們團里有人送東西來,是一個姓于的連長送來的,我就猜是不是你過來了?所以連忙來看,果真得是你呀!”他說著,還顯得十分興奮。
張賢笑著,卻是看了看他的腿,記得那一次是一槍打中了他的腿,于是問道:“怎么樣?你的腿傷好了嗎?”
“早好了!”樸熙順道:“你那一槍真準,只打到了我的大腿上肉厚的地方,呵呵,要是偏一下,打到了我的骨頭,那么我今生都要當瘸子了!”
兩個人提到往事,都不由得有些唏噓著,邊上的金團長卻打著趣道:“你們兩個是不打不相識的!”他說著,對著樸熙順道:“熙順,我看你跟于連長這么親熱,好象是有話說不完似的,我就準你半天假,你送于連長他們過大同江去吧!呵呵,順便可以在平壤城里轉一下,別回來得太晚了喲!”
聽到團長這么一說,正是樸熙順巴不得的事,連聲答應。
回去的路上,樸熙順自告奮勇地駕著牛車,讓張賢和另外四個人坐在車上,他熟練地趕著車沿著西去的大道奔向平壤城。
看著樸熙順趕車的架式,就仿佛是真的一個車把式,張賢不由得問道:“熙順,你在家趕過車?”
“是呀!”他點著頭,告訴張賢:“我家里就有兩頭牛,很小的時候,我就經常趕牛車!”
張賢怔了怔,他們來到**這么多日子,這上國度實際上與國內的情形相差不多,甚至于更貧更窮,要是能有兩頭牛,那么這個家境應該說是不錯的。仔細想一想,這個樸熙順既然上過洋學,其實就已經說明了這一點。
“呵呵,你家是地主呀?”熊三娃坐在后面經不住地問著,對他來說,只有地主家才會有牛,普通的農民連地都沒有,哪會有牛呢?
樸熙順有些尷尬地笑了一下,并沒有回答他的問話。
“你家在哪里?”張賢隨口問著。
樸熙順道:“我家就漢城附近,呵呵,只是我上學的時候出來了,已經有幾年沒有回過家了,前些時回去一趟,但是整個村子都被戰(zhàn)火摧毀了,我家里的人也不知道去了哪里,聽別人說當初人民軍打過來的時候,他們都跟著村里人逃難走了,也不知道到了哪里!”他說著,有些悲傷。
張賢與熊三娃等人都沉默了,他們都經歷過戰(zhàn)亂的年月,作為老百姓來說,只想遠離戰(zhàn)火,成群結隊的逃難自然也就在情理之中,從他們進入**以來,就看到過成千上萬的**難民涌向鴨綠江邊,不顧性命的向中國境內逃難,甚至于這些逃難的人流也會成為美國飛機轟炸的目標。中國有一句古話,叫做寧作太平犬,不作亂世人,用在這個戰(zhàn)亂的歲月里,真得就是對老百姓最貼切的形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