楊繼到底是弘農(nóng)楊氏的家主,他見多識廣,知道玉牌上刻的是大篆,“四夷云集龍于野,帝出于震水為主”
楊繼想破了腦袋也沒有想出這是什么意思。只好把玉牌拿給兒子楊暉。
楊暉看了一眼就道:“四夷云集龍于野,這句話的意思很好理解,四夷其實是就是除了漢人以外的胡人統(tǒng)稱,
震位就是東方,水為主?!?
突然,楊暉又琢磨了一下突然間激靈打了一個寒蟬坐直了身子。又仔細的打量了下玉牌,玉牌呈圓形,類似太極的圖案,正面是陽文篆書四夷云集龍于野,背面則是陰文篆書帝出于震水為主。他又慢慢拿著這塊玉牌反復(fù)觀看,慢慢感覺到了這個玉牌的份量。
楊暉又道:“這塊玉牌哪里來的?”
管家道:“是潼關(guān)城中的四季酒肆送來的,廚子把一條二十斤重活生生的鯉魚開膛破腹,就發(fā)現(xiàn)了這個!”
“不好。孺子忒歹毒!”楊暉道:“來人,備車,立即去楚王行營!”
出了楊府,此時桃林因為被冉明收復(fù),恢復(fù)了漢人統(tǒng)治,再加上冉明鼓勵興商,以工代賑,整個桃林城繁華了不少,再沒有當初流民入城時的混亂和緊張,再也沒有了滿目瘡痍,而是車來人往,從容閑定,一派繁榮富貴的景象。
就在準備出城時,楊暉突然隱隱聽見車外街道有一群小兒在唱兒歌“再無頭,日月連,早晚天下歸他管……..”
楊暉抬頭向車夫問道:“外面那些孩童唱的是什么?”
車夫撓撓頭笑道:“哦!他們在唱最近兩天京城里頗為流傳的一首兒歌,叫‘再無頭,日月連,早晚天下歸他管!,反正很多孩子都在唱,瑯瑯口,我也記住了?!?
這一下,楊暉也算聽清了,再無頭,不是冉嗎?日月相連,豈不是明字,說的不就是楚王冉明嗎?早晚天下歸他管,這句話可夠毒的,這可是指冉明將來要當皇帝,楊暉可以看出冉明的野心,可是通過他對冉明的了解,冉明就算想上位,也不會采取這種辦法。
前段時間,謝艾采取火攻之計,敷西城將冉明困住,到了關(guān)鍵時刻,天降大雨,冉明逃出升天。因為這事,士卒們開始暗中傳播冉明其實是神龍之子,龍王看到冉明快要被火燒死了就趕緊行雨布雨,熄滅敷西城的大火。
這樣傳播,說冉明是上天之子也無可厚非,必竟,冉明是冉閔的兒子,這樣的消息,反而會坐實冉閔天命所歸,你看,老天連兒子都從保佑,豈不會從保佑冉閔?,F(xiàn)在這句俚曲才是真正要命的地方。
楊暉明白了,這是有人向冉明下黑手了!
楊暉見過到了冉明,看到了那塊讓楊暉魂不守舍的玉牌。
“這塊玉不錯,是上好的河田羊脂玉,玉質(zhì)古樸,看來有點年頭了!”冉明笑道:“楊參軍這是要送禮賄賂本王嗎?”
楊暉快哭了,他哪里知道冉明根本就沒有從玉牌上看出什么,特別是那十四個大篆書文字,冉明還以為是刻的圖案呢!楊暉急道:“殿下,大事不妙啊,您不知道這塊玉的來歷,這是楊氏下面的一個酒肆買到的活魚,從魚肚子里取出來的,上面刻的可是四夷云集龍于野,帝出于震水為主?!?
“什么?”冉明雖然不清楚這句話的意思,可是陳勝弄得那個大楚興,陳勝王裝神弄鬼的把戲,他可是知道的。冉明不敢大意,他第一反應(yīng)就是太子已經(jīng)出手了。
冉明可是明白這個時代,這種鬼把戲可是大有市場的,不光當權(quán)者相信,大部分民眾也相信,就像李密這之所以能在瓦崗寨站穩(wěn)腳跟,依靠的就是桃李章的讖。冉明雖然沒有完全亂了方寸,但是也緊張起來了。他問道:“參軍有何妙計應(yīng)對?”
楊暉做了一個抹脖子的手勢,冷冷的說道:“這件事不能透露出去,不然就會給殿下帶來滅頂之災(zāi)。在這個世上只有死人才能守住秘密,所以,唯有殺。”
“殺!”冉明反問道:“現(xiàn)在有多少人知道此事!”
楊暉想了想道:“賣魚的黃漢一家七口人肯定都知道,潼關(guān)城中四季酒肆內(nèi)的廚子、雜役、帳房、掌柜,還是楊府的外事管事,總共知情的共有七十三人?!?
“七十三人!”冉明暗暗吸了口涼氣,他失神的道:“殺,已經(jīng)解決不了問題了,現(xiàn)在恐怕知道的人不少了,吾即使殺光所有知情人,仍然瞞不住父皇。”
如果冉明沒有了解到冉閔那“天聾地啞”恐怖的實力,他說不定會采取這個笨法子。不過此時,冉明斷了這個念頭,天知道冉閔手里還有多少底牌沒有露出來。
楊暉其實從冉明的性格上就推斷了冉明不會采取這個方法,因為冉明對百姓太好了,這是一個仁主的表現(xiàn),作為臣子,能夠追隨一個仁主是自己的大幸。楊暉道:“殿下若不采取這個方法,唯有向陛下表明態(tài)度!細節(jié)決定成敗,殿下不可小視這個小小的細節(jié)問題,其實是一種態(tài)度問題,往往會在最關(guān)鍵的時候,成為壓垮駱駝的一根稻草。殿下同時還可以向陛下陳情冤屈,讓陛下為殿下做主!”
冉明暗道一聲高明,反正這件事不是自己做的,以冉閔的聰明,不難想到太子頭上。
冉明立既揮筆給冉閔寫了一封語氣誠懇的信,在信中說明這一次有人要害他,冉明懇求父皇徹查此事,不要讓兒臣擔這種無由之罪。
隨著信寫好,冉明讓人率領(lǐng)一隊衛(wèi)士,把玉牌、街上傳播的歌謠以及打魚的黃漢、楊氏的掌柜、廚子、雜役等數(shù)十名證人送向晉陽。
然而冉明的信使還沒有從潼關(guān)出發(fā),這個時候,突然接到侍衛(wèi)的稟告道:“殿下,外面有信使求見!”
“傳!